Page 87 - 2023年第54卷第12期
P. 87
2.1 对数公式 冰盖流纵向时均流速对数公式是基于 “双层假定” 将 Prandtl紊流对数流速公式直接
应用到河床区(即 0<z ≤h)和冰盖区(即 h≤z<H)中得到的,具体为 [29] :
b b
U - U max 1 z
b
= ln ,0<z ≤h
u κ h b
b b
(1)
U- U max 1 H - z
i
= ln ,h≤z<H
u κ h b
i i
式中:U和 U分别为河床区和冰盖区的纵向时均流速,m?s;u 和 u 分别为河床区和冰盖区的摩阻
b
i
b
i
流速,m?s;U 为纵向时均流速沿垂向分布的最大值,m?s;h和 h分别为河床区和冰盖区的水深,
max
i
b
m;H为总水深且 H = h+ h,m;z为垂向坐标,m;κ为卡门常数且 κ = 0.4 。
i
b
于是,根据连续介质假定,对数流速公式( 1)需满足以下条件:
(1)河床区和冰盖区交界面处的速度连续,即当 z=h时,U = U = U 。
b b i max
dU b d U i
( 2)河床区和冰盖区交界面处的速度梯度连续,即 = 。
dz dz
z = h b z = h b
2.2 双幂律公式 虽然对数流速公式在河床区和冰盖区交界面处满足速度连续条件,但难以满足速度
梯度连续条件(后续进行详细讨论)。也就是说,基于对数公式,预测的纵向时均流速垂向分布在交界
[30]
面处是连续不光滑的。鉴于此,Tsai 基于明渠流的指数流速公式,提出了冰盖流纵向时均流速垂向
分布的双幂律公式:
1 1
z m
z m
b
1 -
U = K ( ) ( ) i (2)
0 H H
式中:K为与单宽流量 q相关的待定参数,m?s;m 和 m分别为与河床粗糙度和冰盖粗糙度相关的参
0 b i
数;其余物理量含义与对数公式( 1)中的相同,这里不再赘述。
当 m趋于无穷大时,式(2)即化为明渠流纵向时均流速的指数公式,此时 K与 U 相对应。对式
max
0
i
(2)进行求导,可得速度梯度为:
dU 1 1
= U [ - ] (3)
dz m zm(H - z)
b
i
显然,速度梯度关于垂向坐标 z在区间(0,H)上是连续的,意味着双幂律公式(2)表征的纵向时均流
速 U沿垂向是连续光滑的。
为了应用双幂律公式预测冰封河道纵向时均流速的垂向分布,首先需要获知粗糙度参数 m 和 m,
b i
以及流量参数 K,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物理量的确定过程。
0
令 dU?dz = 0,可得最大纵向时均流速 U 的垂向位置,即河床区的水深:
max
H
h= z = (4)
b
max
1 + m ?m
b i
[30]
根据 Tsai 的研究,参数 m 和 m可分别表示为:
b
i
8
8
m = κ ( ) 0.5 ,m = κ ( ) 0.5 (5)
i
b
f
i
b f
式中 f和 f分别为河床和冰盖边界的达西- 威斯巴赫阻力系数。在工程实践中,一般用曼宁糙率来表示河床
i
b
和冰盖的阻力系数。于是,将谢才公式与曼宁公式相结合,河床和冰盖的阻力系数 f和 f可分别表示为:
b
i
2
8gn 2 8gn i
b
f = ,f = (6)
b 1?3 i 1?3
R b R i
2
式中:g为重力加速度,m?s;n和 n分别为河床底部和冰盖底面的曼宁糙率;R和 R分别为河床区
b i b i
和冰盖区的水力半径,m。
Zare等 [32] 通过将天然河道断面概化为矩形,给出了冰封河道水力半径的经验方程。基于此,河床
区和冰盖区的水力半径可分别表示为:
— 1 7 5 —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