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8 - 2023年第54卷第12期
P. 88
Bh b Bh i
R = ,R= (7)
b i
B + 2 h B + 2 h
b i
式中 B为冰封河道宽度,m。于是,将式(5)—(7)代入式(4),可得河床区的水深计算式为:
H
h= (8)
b
n i h B + 2 (H - h) 1?6
1 + [ b · b ]
n H - h B + 2 h
b b b
从上述分析可知,当冰封河道的河床糙率 n和冰盖糙率 n给定时,在式(8)基础上,利用迭代法
i
b
可求得河床区水深 h,进而基于式(7)和式(6)计算河床区和冰盖区的水力半径和阻力系数,最终基
b
于式( 5)可获得参数 m 和 m;对于流量参数 K,需根据经验进行率定。于是,基于双幂律公式(2),
b
0
i
便可预测冰封河道纵向时均流速 U的垂向分布。
沿垂向均服从线性分布(见图 1),
2.3 本文解析解 根据 “双层假定”可知,河床区和冰盖区的切应力 τ zx
可表示为:
两层交界面处切应力为零,河床底部和冰盖底面的切应力最大,则冰封河道的切应力 τ zx
z
+ ) (9)
τ zx τ b
= - ( τ b τ i
H
2
分别为河床区和冰盖区的边界切应力,N?m。
式中 τ b 和 τ i
2
2
=
=
由于 τ b ρ u 且 τ i ρ u ,则式(9)可化为:
b i
2
2
τ zx ρ u [1 - (1 + λ) ξ ] (10)
=
b
3
式中:ρ 为水体密度,kg?m ;λ = u ?u ;ξ = z?H。
i
b
2
= 1? (1 + λ)。于是,式(10)可化为:
令 τ zx = 0 ,可得最大纵向时均流速的无量纲垂向位置 ξ max
ξ
2
=
1 -
τ zx ρ u b ( ) (11)
ξ max
又可表示为 [30] :
基于布辛涅斯克涡黏度模型,冰封河道切应力 τ zx
dU
= ) (12)
τ zx ρ ( υ + υ t
dz
2 2
式中:υ 为运动黏度,m ?s;υ t 为水流紊动引起的涡黏度,m ?s。
dU?dz。于
考虑到天然冰封河道流动通常为紊流,黏性切应力 ρυ dU?dz远小于紊流附加切应力 ρυ t
是,式( 12)可简化为:
dU
= (13)
τ zx ρυ t
dz
联立式( 11)和式(13),可得:
dU u 2 ξ
b
= ( ) (14)
1 -
dz υ t ξ max
的确定。鉴于河床底部和冰盖底面的粗糙度不同,冰
不难看出,求解式( 14)的关键在于涡黏度 υ t
封河道湍流混合中存在两组速度和长度尺度,Guo等 [33] 将上述两组尺度扩展到一个涡黏度方程中,提
出一个适用于冰盖流涡黏度的解析模型:
2
= 2 κ Hu βξ (1 - ξ ) 1 + α ξ ? ξ c )[ ( - 1 ] (15)
υ t b
1 1 - λ λ - λ 2n
= ,其中 n = 5?6 ;α = ;β = 。
式中:ξ c 为与涡黏度有关的参数,ξ c n 2n 2n
1 + λ λ - λ 2(1 - λ )
将式( 15)代入式(14),则有:
dU u b 1 - ( ξ ? ξ max )
= · (16)
2
- 1 )]
dz 2 κ H β ξ (1 - ξ )[1 + α( ξ ? ξ c
其中,ξ∈(0,1)。由于 dU?dz = d U?(Hd ξ ),则式(16)可化为:
dU u b 1 - ξ ? ξ max )
(
= · (17)
2
d ξ 2 κβ ξ (1 - ξ ) 1 + α ξ ? ξ c )[ ( - 1 ]
— 1 4 6 —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