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5 - 2024年第55卷第3期
P. 65

水  利  学  报

                2024年 3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HUILI  XUEBA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55卷 第 3期

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:0559 - 9350(2024)03 - 0313 - 12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56—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熊 斌    1,2 ,卓云强 ,许崇育 ,熊立华 ,陈泽强 ,田逸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.南昌大学 工程建设学院,江西 南昌 330031;2.挪威奥斯陆大学 地球科学系,挪威 奥斯陆 N - 0316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武汉大学 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,湖北 武汉 430072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.中国地质大学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湖北 武汉 430074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.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,湖北 武汉 430010)


                摘要:鄱阳湖枯水情势变化将极大影响区域水资源、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状态。复杂条件下鄱阳湖水文极端事件
                成因分析与灾害预警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难点。本文基于湖区年补水 - 退水水文过程分析,运用 “江湖关系” 分期
                分析等方法,探究了湖区枯水情势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。结果显示:(1)后三峡时期,湖区枯水情势显著加剧,
                星子站年最低水位平均下降 5.7%,低水烈度、低水天数平均增加 36.9%、26.6%;(2)单因素分析中,湖区低水
                天数受长江水流条件的影响大于湖区最低水位、低水烈度;多因素分析中,6个解释因子综合解释了上述 3个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区枯水特征量的演变,相应回归模型的 R依次为 0.83、0.83、0.70;(3)贡献分析表明,近 20年的枯水整体加剧
                趋势主要源于长江水流条件改变的综合影响,以湖区年最低水位减小为例,江湖水位流量关系变异贡献 138.0%,
                三峡水库蓄水期汉口径流减小贡献 8.4%,三峡水库补水期汉口径流增加(缓解)贡献 - 34.2%。本研究将为鄱阳湖
                的枯水情势驱动机制解耦、干旱预警研究提供参考。
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:鄱阳湖;枯水;干旱;三峡水库;贡献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
                  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:
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
                    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: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:10.13243?j.cnki.slxb.2023032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1 研究背景
                  枯水是湖泊、河川径流的一种形态,制约着城市发展规模、农业灌溉面积、航道通航能力、水环
              境容量和水生态承载力等            [1 - 2] 。鄱阳湖作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通江湖泊,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
              区,其枯水情势对于农业生产、水环境稳定、水生态系统安全等具有重大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3 - 5] 。
                  21世纪以来,鄱阳湖干旱事件频发,尤以 2022年干旱情况为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6 - 8] 。众多学者从湖区水位变化及来
              水径流变化对鄱阳湖的枯水情势进行了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[9 - 11] ,认为鄱阳湖枯水成因和五河来水及长江水量相关。李
              世勤等   [12] 利用实测资料对 2006年鄱阳湖的枯水特征及原因进行了探究,认为枯水主要是由五河来水和
              长江水量偏低造成的。闵骞等              [13] 认为截至 2011年造成鄱阳湖枯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流域降水和五河
              来水的相应变化,其次是长江上中游来水变化。有研究进一步认为,长江上游三峡水库从 9月份开始蓄
              水,导致下游河道水位下降,鄱阳湖与长江水位坡降增加,加速了湖水出流,是导致鄱阳湖秋冬季枯水
              的主要原因     [14 - 17] 。还有研究从人类活动及地形变化角度探寻低水位原因,如 Lai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8] 结合水文、遥感数
              据,定量分析河道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泄流能力的影响,表明采砂导致枯季泄流能力增大了 1.5~2.0倍。
              姚静等   [19] 的研究表明,地形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为河道区,其影响范围可波及大部分湖区,局部地形的变
              化使得枯水期鄱阳湖子湖泊水面积也存在一定差异。方春明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20] 采用水文泥沙观测资料结合机理研究,
              分析阐明了鄱阳湖入、出湖水沙变化与入江水道挟沙能力变化关系及冲淤调整规律,认为入江水道下段


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:2023 - 06 - 05;网络首发日期:2024 - 03 - 22
                 网络首发地址:https:??kns.cnki.net?kcms?detail?11.1882.TV.20240319.1732.008.html
    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: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20212BAB214066);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(2021KFJJ02)
  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:熊斌( 1991 - ),博士,讲师,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。E - mail:xiongbin@ncu.edu.c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  3 1 3 —
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   68   69   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