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 -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
P. 48
水 利 学 报
2025 年 4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4 期
文章编号:0559-9350(2025)04-0466-11
海河流域 500 年尺度降水周期性分析与预测
谭伟丽,赵 勇,王庆明,刘 蓉
(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,北京 100038)
摘要:周期性是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,基于近 60 年序列数据的年代际周期性分析,能否代表区域降水的真
实年代际周期一直存在争论,对未来的预测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,因此更长时间降水序列重建及年代际周期性分
析尤为必要。本研究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(Long Short-Term Memory,LSTM)算法,结合历史旱涝等级记录、站点
监测数据等,重建了海河流域 546 年降水序列,并分析了降水年代际周期性变化及未来演变趋势。主要结果有:
(1)建立了基于 LSTM 算法的旱涝-降水模型,重建了海河流域 1477—2022 年降水序列;(2)546 年降水序列显示海
河流域存在 33、66 和 17 a 三个显著周期,目前主周期为 33 a,但 66 a 周期的振幅信号在增强,PDO 指数呈现 64 a
周期性变化,为 66 a 降水周期振幅强烈现象提供了依据;(3)目前海河流域降水处于偏多时期,33 a 周期下推测
2022 年之后海河流域降水偏多时期 75% 概率会持续 4~8 a,随后步入降水偏少时期,偏少时期约 86% 概率持续
15~18 a。海河流域水安全应对必须未雨绸缪,迎接干旱周期的严峻挑战。
关键词:海河流域;LSTM 模型;降水重建;降水周期;预测
中图分类号:P468 文献标识码:A doi:10.13243/j.cnki.slxb.20240348
1 引言
过去 60 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剧烈衰减,成为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突出的流域之一 ,降水丰枯变
[1]
化直接影响水安全保障形势,关系着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及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布局 [2-4] 。
2010 年后我国夏季雨带北移至黄河下游地区 ,海河流域降水开始增多,叠加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
[5]
程建成通水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,关于海河流域是否还缺水,南水北调东中
线后续工程是否还有实施的必要性成为讨论的问题 [6-7] 。降水存在年代际周期,当前海河流域降水偏
丰时期还能持续多长时间,未来降水偏枯时期什么时候到来,急需深入研判。
本研究讨论的周期主要是年代际尺度,过去关于海河流域降水周期性以及趋势的研究通常基于有
限的历史观测数据 [8-10] ,难以反映长序列数据下降水周期变化,如何重建更长时间降水序列数据是提
升周期分析可靠性的关键。以往关于降水序列数据重建的研究,往往是通过构建树木年轮、冰心、洞
穴等历史变量与降水序列线性方程的方法 [10-11] ,例如,杨宝等 [12-13] 基于年轮宽度序列数据通过线性回
归模型重建了夏季水分数据,捕捉到了百年尺度下河西走廊地区的水分变化趋势;王文卓等 [14] 基于树
轮年表数据,通过分层贝叶斯回归模型重建了黄河源区过去 1160 年的雨季降水数据;任国玉等 [10] 基
于海河流域旱涝、雪水数据重建了 500 多年降水距平数据,发现该地区存在 2 ~ 7、11、22 ~ 23、33 和
63 ~ 65 a 较为明显准周期。尽管此类工作在降水数据重建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是却未充分考虑历
收稿日期:2024-06-07;网络首发日期:2025-03-21
/
网络首发地址:https:/link.cnki.net/urlid/11.1882.TV.20250320.1417.001
基金项目: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52025093);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(2021YFC3200204)
作者简介:谭伟丽(1997-),博士生,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。E-mail:tanweili@edu.iwhr.com
通信作者:赵勇(1977-),博士,正高级工程师,主要从事水循环演变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国家水网研究。
E-mail:zhaoyong@iwhr.com
— 466 —